为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教育和思政课建设的重要指示精神和《普通高校思政课教师队伍建设规划(2025—2027年)》要求,加强高素质思政课教师队伍建设,持续深化思政课改革创新,8月13日至18日,我校组织思政课教师以及宣传部、教务处、人事处、科研处、研究生院等相关部门负责人赴西北大学开展主题为“强师赋能铸根基、教研相长激活力”的思政课教师暑期实践研修活动。
在开班式上,校党委副书记闫龙表示,学校党委高度重视马克思主义学院,坚持将马克思主义学院作为重点学院、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作为重点学科、思想政治理论课作为重点课程加强建设,在政策指导、资源配置、队伍建设等方面给予优先保障。同时,学校对本次实践研修活动十分重视,要求全体思政课教师珍惜难得的学习机会,坚持问题导向,锚定核心任务,恪守规章制度,把学习培训当作育人创新路上的“加油站”,确保研修成效扎实落地。同时对参训教师提出三点希望:一是立根铸魂,做“经师”与“人师”相统一的示范者;二是知行合一,做“理论”与“实践”相贯通的践行者;三是守正创新,做“传统”与“时代”相融合的引领者。
本次研修以专题讲座夯实理论基础,以现场教学强化实践认知,通过“理论+实践”的立体化培养模式促进思想碰撞,全方位提升了思政课教师的政治素养、教学水平和科研能力。
研修期间,七场高质量的专题报告为学员们提供了丰厚的理论和精神滋养。研修班特别邀请教育部“长江学者”特聘教授、中国中共党史学会副会长、中国人民大学中共党史党建学院院长杨凤城作了题为《中共党史研究重点热点问题》的专题报告,从中共党史学知识体系建构、现代化视域下中国共产党认知传统文化的百年历程、中国共产党逐梦现代化的百年历程三方面进行了权威全面的系统讲授。西安交通大学国际问题研究中心主任、马克思主义学院李秀珍教授以《国际局势与中美大国博弈》为题,从俄乌冲突、以伊冲突切入,详细介绍了当前国际局势,深入剖析了中美大国博弈以及美国关税政策对中国经济的多方面影响,让学员们认清了复杂经济形势下的多重挑战与发展机遇。上海师范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院长张志丹教授在《新时代意识形态建设的成就、问题与应对》报告中,结合大量鲜活实例说明做好意识形态工作的重要性,用深入浅出的语言将我国意识形态领域的复杂问题阐释得通俗易懂。陕西师范大学傅钢善教授在《人工智能赋能教育创新发展》的报告中认为,大学教师必须紧跟时代发展步伐,实现认知、思维和创新的全面升级,树立全新的人才培养理念,提升信息素养,以适应新的教育生态环境。西安邮电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二级教授袁武振在题为《中国共产党在陕西百年奋斗的重大成就和历史经验》的报告中强调,要从宏观视角看党领导陕西在四个历史时期创造的重大成就、从中观视角看党领导陕西六大建设取得的积极进展、从微观视角看陕西在全国党史上的特色亮点。西北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王强教授作了题为《如何上好思政课:讲好故事 讲清道理 讲透信仰》的报告,明确指出思政课的本质是讲道理,有效方法是讲故事,思政课教师要注重亲和力和针对性的提升,只有寓价值观引导于知识传授中,才能通过教学活动提升师生的思想素养和信仰境界。西北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张晋龙副教授在《把道理讲深讲透讲活:高校思政课教师乐教善教的实践进路》的报告中,以自己参加省赛、国赛的实际经历为例证,从赛教融合、人课融合和乐教善教三个方面,为学员们创新思政课教学方法提供了有益借鉴。通过专题报告学习,开阔了视野,深化了认识,进一步夯实了学员们对思政课教育教学改革、中共党史研究、人工智能赋能思政课等的理解,切实提高了思想政治素质和专业素养,有效提升了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
现场教学是本次研修活动的重头戏。学员们走进关中革命纪念馆,手持笔记本,或驻足凝神聆听,或举起相机定格瞬间,眼神中满是对革命先辈的崇敬与追思。时而俯身凝视展柜里的文物,时而低声交流,将眼前的历史遗存与课堂教学内容深度联结。学员们系统学习了关中地区人民群众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英勇革命的伟大历程,深刻领悟了新民主主义革命初期的星火初燃、土地革命战争的艰难探索、抗日战争的同仇敌忾与解放战争的决胜千里,深切感受了习仲勋等革命先辈与群众同吃同住、共克时艰的鱼水深情,生动再现了革命先辈们在简陋条件下所展现出的非凡智慧与巨大牺牲。在八路军西安办事处纪念馆,学员们看到了一张张褪色的会议照片、一幅幅泛黄的作战地图、一杆杆锈迹斑斑的枪支、一件件布满补丁的军装,这些珍贵的历史文物资料,是最鲜活的教材。通过参观八路军驻西安办事处,不仅深刻体会到当年中国共产党坚持原则坚定性和策略灵活性相结合,在有限的条件下把工作做到极致的精神,更深刻体会到当年党艰苦朴素的作风、为人民服务的情怀、为国家民族大义舍弃小我的牺牲精神以及在青砖灰瓦的院落里追寻抗战时期党在国统区的红色足迹,革命胜利来之不易。在西安事变纪念馆,学员们回顾了爱国将领张学良、杨虎城将军在中国共产党的大力支持下,通过多方谈判结束内战、一致对外的伟大历史壮举。触摸着带有历史温度的物件,聆听着震撼心灵的故事,深刻理解了当年国共两党面对民族大义做出的关键且重要的抉择,深刻体会到中国共产党在民族危机面前倡导和维护民族统一战线所做出的巨大贡献,沉浸式感受西安事变这一改写中国命运的重大历史事件,进一步了解了西安事变的来龙去脉和重要历史意义。在陕西历史博物馆(秦汉馆),学员们在讲解员的引导下,依次参观了《天下同一-秦汉文明主题展》《城与陵》《技与美》三大展厅。3000余件珍贵文物,从制度、经济、思想、文化、科技、对外交流六个方面集中展现了秦汉时期的辉煌历史与艺术成就。透过秦简牍、铜诏版等文物,学员们直观了解了秦代“书同文、车同轨”的制度创新,汉代“金缕玉衣”“鎏金铜蚕”等展品则串联起丝绸之路的繁盛图景,在秦砖汉瓦间触摸中国首个大一统王朝的磅礴气象,于制度文明中探寻中华民族的基因密码,从珍贵的文物精品中领略中华文明的厚重底蕴,进一步增强了民族自豪感和文化自信。通过现场教学,学员们更加深刻认识到中国共产党在革命战争时期艰苦卓绝的斗争历史,更加深刻感受到共产党人的英勇与坚定、牺牲与付出、智慧与毅力、真理之光和信念之力,更加深刻体验到中国文化的深厚底蕴和中华文明的现代力量。
本次研修活动通过专题讲座、参观走访、现场教学等一系列活动,不仅深化了广大教师对如何上好思政课、如何加强中共党史研究、如何用人工智能赋能教学等领域的认知,更实现了理论认知与实践体悟的深度融合,为思政课教学积累了鲜活素材,拓展了教学视野,切实提升了将实践资源转化为育人资源的能力,为马克思主义学院今后打造更具感染力和引领力的思政课堂奠定了坚实基础。学员们纷纷表示,本次研修活动形式新颖、主题鲜明、内容丰富、感悟深刻,既解渴又解惑、既受教又受用,是一次触及思想、触及灵魂的大学习,也是一次直面问题、解决问题的大实践。今后,将以此次研修活动为契机,把研修所学、所感、所悟融入到思政课教学中,用更加鲜活的素材,更加深刻的理解,用心用情用力讲好每一堂思政课,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紧扣立德树人,增强使命担当,把培训研修成果真正转化为思政育人实效,为学校加快内涵式高质量发展、建设特色鲜明的一流应用型大学贡献智慧和力量。